紅軍哥來自佳木斯“正藍旗”
簡介:黑龍江省的佳木斯位于中國東北的松花江、黑龍江、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,幅員面積3.27萬平方公里,是黑龍江省東部區域...
黑龍江省的佳木斯位于中國東北的松花江、黑龍江、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,幅員面積3.27萬平方公里,是黑龍江省東部區域中心城市。佳木斯隔烏蘇里江、黑龍江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(中國稱伯克)、比羅比詹相望,是中國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,被譽為“華夏東極”。所轄撫遠市被稱為“東方第一縣”,佳木斯市為“東方第一城”。全市共有42個少數民族,而滿族算人口眾多的一個民族。

滿族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,是個勤勞、勇敢、智慧的民族。公元1644年,清軍入關,逐步統一了中國,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近300余年對全國的統治,辛亥革命之后,清廷覆亡。
1964年1月,李紅軍出生在佳木斯市區一個滿族正藍旗家庭。翻開歷史篇章,正藍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,以善戰兇猛著稱。血統仿佛是看不見的東西,然而在李紅軍的職業生涯中潛移默化的作用顯而易見。他畢業于佳木斯大學中文系,文學素養和對散文詩的熱愛早已滲入到他的血液和骨子里,但他又具備滿族人遇事鎮定,擅長縝密分析、處事果斷的性格特征。

1978年,李紅軍在佳木斯師范學院附中上初中,那一年,國家教育部開始推廣全日制十年制教學課本,李紅軍最愛聽佳木斯師范學院中文系高材生趙麗芬老師的課,把她稱為自己熱愛散文詩的啟蒙老師,才華橫溢的趙麗芬老師經常將自己創作的散文詩朗讀給學生聽,李紅軍學習散文詩如癡如醉。初中時代的散文情結在讀大學時,因認識了一個自稱“詩仙”的孫應杰教授而得以延續,孫教授是黑龍江大學在佳木斯師范學院的客座教授,他有三大特點,即喝酒、上樹、吟詩。正是由于天才的老師,不羈的行為,富于生命內涵的詩作,給年輕的李紅軍帶來了深刻的影響,并使他終生銘記恩師。

傳世的文學作品,經典的詩詞歌賦,看似不給人們帶來什么作用,但人們通過讀書讀詩,繼而產生一種精神上的共鳴,把它作為精神依附,伴隨永遠,它錘煉了人們的審美觀,提升了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。你讀到感人的詩篇會潸然淚下,你讀到震撼心靈的作品會抒發昂揚向上的情緒,你讀萬卷書誦千篇詩,腹有詩書氣自華。李紅軍也是如此,你看不到他多有才華,但他下筆如有神,出口成章,一篇即興散文詩,往往是信手拈來。學詩讀詩,讓他最大的收益就是明理識人,思維敏捷,在他后來創業的道路上,運用到商海選項目、找合作伙伴更顯游刃有余。
整個學生時代,李紅軍最崇拜散文大家楊朔,至今,他都能將《泰山極頂》倒背如流,可見他所學至深。